东方早报网官网(dfzaobao.com)东方早报.早安上海
本网讯:由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时代出版社携手宝琴文化联合推出的长篇小说《金石记》日前再版发行。距离该书首版发行的2007年,已经十八年过去了。这是一部什么样的长篇小说?作者和出品方对这样的长篇小说十八年后再版有着怎样的市场预期?读者又将作何反应?记者日前分别采访了作者马玉琛、出品方成都时代出版社。 据该书责任编辑李卫平人介绍,《金石记》首版于2007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由著名作家陈忠实题写书名并做评论。书籍入选“阅读中国——建国以来长篇小说精品500部文库”,分别获得陕西文艺大奖和柳青文学奖,并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金石记》以西安为写作原型,围绕国之重器昭陵二骏与小克鼎的失散与团聚展开,讲述了古物周围的人间百态和一幕幕争斗活剧。小说与当下中国对传统文脉之探寻、国之重器之求索遥相呼应。小说思想深厚,艺术特殊鲜明,人物性格明朗,人物命运转换有致,人物结局凄美壮烈。长安风情绚丽迷人,中华文化氛围浓郁,长安城的精气神跃然纸上。
作者马玉琛告诉记者,相较于首版,新版作了比较大的修改、润色和补充,虽然小说人物大的命运发展和情节推动并没有做大的调整,但细部的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小说结构和主题的重构上,新版更突出鲜明。为此,马玉琛特别为新版写了一篇揭橥主题的序。在这篇近5000字的序里,他重新梳理了小说的切入点、小说中的市井生活、小说的结构方式、人物设置以及主题思想。他认为:《金石记》描写的是有形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非简单的文物流转和文物背后的传奇经历那么简单,因此,在物欲迅速膨胀的时代,寻求并保存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是一个非常紧要和非常重要的事情。“《金石记》在十八年之后再版,我理解,就是对寻求并保存有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强化。” 作者马玉琛的观点,和出品方推出再版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在成都时代出版社图书事业部有关负责人看来,《金石记》首版后,一直在吸引无数的读者,在探寻小说中的长安城及其隐秘的地下文物世界。从文物、传奇、冒险等类型题材来看,《金石记》拥有很坚实的阅读基础。再从小说揭示的探寻和保存有形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这个意识层面来看,小说透过表象要揭示的主题,也很容易引起时代的思考。“《哪吒2:魔童闹海》掀起的国潮动漫热,显然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小说中的二骏和小克鼎等国之重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舍弃身家性命保护并最终让它们回归中国?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有生命力的有形形态。《金石记》此番再版,不仅是为了呼应阅读市场对这类文物传奇故事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作为该书的审读之一,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艾莲认为:《金石记》具有吸引读者的多种品质。首先是讨喜的语言风格,《金石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使用白描语言,而非叙述语言,来写作带有文气、古意、宣扬气节与精神等抽象性极强的小说。这种另辟蹊径的创作手法在无形中让读者耳目一新。其次,是小说特别强调细节的精确性。小说里的细节可信到了无可质疑的地步,关于古物的描写、人物服饰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甚至取现实之物融入小说,真假参半令人恍惚。另外,书中关中方言的运用,让读者在阅读时在情感上有最亲切的感受。第三,小说的情节设定非常精彩,作者马玉琛教授没有就古董聊古董,而是通过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打通古今中外,普及相关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社会、民俗、音乐、艺术等相关知识。借助于人物的性格与个性,串联起知识与“精气神”的关系,更使得本书有了文史哲艺术等多学科的沟通和系统学习的价值,它带给各个层次读者的思考在于:文物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不仅是艺术造型,也是一颗颗跳动的灵魂,文物精美的表层之下,储蓄着与之相适应的历史精神,有了文物,历史文化和精神气度,便不再是流动的风一样只可感知不可捉摸的东西,而变得张目可见,触手可及。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东方早报.早安上海www.dfzaobao.com/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25-04-08 20:04:26发表在东方早报.早安上海,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上海东方早报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东方早报.早安上海-本文链接: http://zaobao.dfzaobao.com/sh/9997.html